微信公众账号大全_微信公众平台推广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

张小龙'微信之父'首次完整阐述公众号规划!

发布时间:2014-12-28 16:28    浏览2561次

  快的打车为何不能分享到微信?公众号为何被封杀?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有话要说。

 

        12月11日上午,在腾讯举办的“微信公开课Pro版”活动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并未到场,但他通过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首次完整地阐述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八大理念,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微信公众号的生态设计与规划。
        视频中,张小龙身着白色衬衫套淡蓝色羊毛衫,说话不紧不慢:“之所以利用这次机会来讲述我们的理念,是受到前几天一个小事情的触动。”这段视频基本没有经过剪辑,但在这里,却出现了剪辑,没有交代到底是什么事情令张小龙触动。
        这让人联想到上个月的快的被微信封杀事件。11月,快的打车发出的抢红包链接被微信屏蔽。微信解释称,快的打车涉及诱导分享。但是滴滴打车的抢红包链接仍然有效
        张小龙谈的第一点,就有关内容和服务的监管。
        张小龙说,微信鼓励有价值的服务。“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博客慢慢衰退,我们做了公众平台后,非常惊讶地看到自媒体、一些以前的博客作者投入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非常鼓励优秀的文章出现在公众平台里。”
        本次活动上,腾讯颁布2014年度微信优秀案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获得最佳媒体案例奖,共产党员、上海发布、付费通账单查缴、上海天气等入选最佳政务民生案例奖
        对于“没有价值的内容”,张小龙表示,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它。“譬如说,诱导用户分享朋友圈的、一些有版权问题的、一些H5的游戏(注:基于HTML5技术的小游戏),我们最终都做了一些限制……对于朋友圈,我们会去治理它,把一些骚扰到用户或用户不愿意看到的内容清理出去。”
        这似乎是微信官方对HTML5游戏的首次表态。此前,《围住神经猫》等HTML5游戏,借助朋友圈实现“病毒传播”,实现了超过千万IP的访问。有开发者透露,限制方法主要是用户分享到朋友圈后,好友也不可见。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晚,有消息称,一批微信公众号被封杀,其中包括订阅量高达数十万的账号。知情人士称,微信开始新一轮整顿,可能是政府整治互联网行动的一部分。
        对于公众平台里的内容监管,除了微信自身清理,政府也有介入。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这个被称为“微信十条”的规定,要求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立即实行“后台实名制”,未经批准的公众账号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等。
        当月底,第一批微信公众账号处置名单出炉:共暂停更新公众账号311个、永久关闭公众账号46个。之后,没有集中公布过名单。
        有质疑者认为,微信对公众号的治理规则和标准不太清淅明朗。
        张小龙对此也有思考:“我们并不认为一个规则百分百确定的系统就好,相反,一个动态的、自我完善规则能够让系统获得动态稳定,整个系统可能是我们和第三方一起定义出来的。”
        最后,张小龙表示,“我以为大家对于微信鼓励的方向应该是非常清晰的,但看起来好像不是我们想像那样。”言语中,似有些许无奈。

以下为张小龙在视频中的演讲原文        
        各位参加微信公开课的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很遗憾这一次不能来现场跟大家交流,因为一些近期的事情。
        但是我也非常荣幸地能有这个机会,通过视频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一些理念和方向。
        在微信公众平台里面我们有一个口号: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就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很多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这句话是来自于我们最早的在设计这个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在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最终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想法提炼出来这样一句话。
        今天我想通过几点来把我们这样一个口号,作一个比较细致的阐述。
第一点,我们是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那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
        举个例子,譬如说在几年以前博客时代,当时博客曾经非常的红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的也就衰退了。那我们做了公众平台以后我们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非常优秀的文章能够出现在公众平台里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因此也卷入到了非常多的其他各式各样的一些内容进来。
        那对很多的内容大家也会发现,我们平台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它。譬如说,各种诱导类的,诱导用户去分享朋友圈的,又譬如说,可能有一些版权问题或者一些H5的游戏,我们最终都做了一些限制。我们会一直把握一点,哪些内容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一些是没有价值的。
        这是第一点,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第二点,我们是希望公众平台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那什么是地理的限制?
        当我们在构思微信的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想我们希望促进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我们知道,在互联网其实带动人们的交流跨越了一种地理上的一种限制,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来,所有的人都能够卷入到一种跨越时空的一种交流里面。
        地理曾经是过去的一个商业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譬如说,一个商铺可能要找一个非常好的地段那么它才会有价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流其实不太依赖于一些地理位置的限制。当时我们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我们就用这个来举例。譬如说一个盲人的按摩师,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个铺面,只要他的手艺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个不是很好的铺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那些没有地理优势的商家也能带来一种非常好的顾客访问量。
        在移动互联网世道我们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点,我们希望能够消除中介
        消除中介可能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因为所有的商业可能都依赖于非常非常多中间的环节,但是我们自从做公众平台以后,我们是希望商家能够通过公众平台直接提供一种服务。那这种服务之所以有可能是因为如果商家也卷入到公众平台,消费者也卷入到公众平台,那么他们是可以互相连接起来的。
        这种模式可能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因为商家是很难直接和消费者对话的。公众平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我们非常鼓励商家和消费者能够在公众平台里面直接的对话,这也是为什么在公众平台里面看起来大家是可以在一个会话的窗口里面和商家直接作一种对话。
第四点,我们希望我们的系统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
        对去中心化可能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们的理解是说,微信不会提供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来给所有的公众平台方、第三方。
        相反,我们鼓励第三方去中心化地组织自己的客户。举个例子,譬如说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来在PC互联网时代,可能流量的入口在搜索框里面,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反而认为流量的入口可能在二维码里面。所以微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大力的推动二维码在中国的普及。因为在线下的流量来说,人们需要有一种介质,能够让手机连接到某一种服务,那从线下来说我们认为二维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到现在为止你很难看到在微信里面有一种中心化的一种公众号的一种存在形式。这一点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得意,因为一个新的用户装了微信以后,他确实在微信里面找不到一个叫做公众号或者公众平台的入口。他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的话,可能看不到任何公众号的存在,看不到公众平台的存在。
        但是每天有近千万的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很活跃,他们的活跃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带来的。微信并没有一个中心入口来提供给他们 ,这是我们对于去中心化在微信里面的一种体现,同时我们也鼓励所有的商家或者第三方的服务商能够通过公众平台,自身的去组织各种资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对于公众号的订阅会采取比较谨慎的一种措施。
第五点,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
        很多人问我们:微信这样子的话什么都可以做。他们也会担心说如果他们做的事情微信做了怎么办 。但是微信不会什么都去做。其中一个原因是说我们希望基于微信能搭建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
        简单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
        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我们让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
第六点 ,我们希望我们的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很多朋友会说,微信的平台规则似乎不太明朗,或者说我们的规则不太清淅。
        以至于说,觉得这里面存在一些混乱,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并不认为一个规则100%很确定的系统就是一个好的系统。相反,我们认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一个更加能够获得动态稳定的系统。
        所以,我们认为第三方跟我们一起来共同建造一个系统,而不是我们做好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既然是一起来做,我们认为这个系统应该是一个动态自我完善的系统,而不是一个比较僵死的一个系统,甚至整个系统也是我们和第三方一起定义出来的。
        所以,你会看到微信会不断的有些变化,公众平台不断的有些变化。我们的变化是让我们的系统能够获得一种动态的稳定。
第七点,关于社交流量
        大家会发现在微信里很少会提供一个中性化的流量入口 ,但是并不妨碍很多需要流量的场景应用能够被活跃起来。譬如说微信里的微信红包、微信游戏,甚至包括一些硬件相关的譬如运动类的手环。手环也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会把手环的记步数据标准化,使得一个手环的用户可以和其他手环用户进行一个PK,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交流量的一个场景。
 

关注排行榜more

最新收录more